Saturday, June 28, 2014

最佳状态

忍不住恨自己总无法处于最佳状态,更可恶的是自己是离那根杆越来越远了……

心力交瘁,在多次尝试和努力后。

或许是因为并没有真正能让我奋不顾身,破釜沉舟地往前扑的理由……又或许这完全就是自己软弱的意志力造成的结果。

然而仔细想想,我自己认为所谓的最佳状态能否真的让我拥有我期待的?像蓓说的,我都把门关上了,那任何可能性都没有了,所以最佳状态也未必能派上用场……

翻新

托去年烟雾笼罩岛国的“福”,我亲身体验了空气污染指数超过300点是什么样的概念,因此我能信心满满地以空气污染指数至少200点来对外形容过去两天我所处的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戴上了N95的口罩,我和母亲在“雾”中也玩自拍。自拍的背景不是风景迷人的澳大利亚,不是干净卫生的日本,更不是具有韩剧中浪漫场景的韩国,而是一片狼藉的组屋单位。我盼望已久的假期就这样在尘土满天飞,搭配着此起彼落的钻墙和抱怨声中度过了。

早在去年,我们家就接到通知,说明我们的邻里已获选进行附加“乐龄易计划”的加强家居改进计划(Home Improvement Programme)。此计划的目的是改善组屋设施,让年长居民生活更加安全舒适。简单的来说,就是两个字“翻新”。“组屋翻新”是较早以前常听见的名词。还记得好多年前,祖母也曾经历过这类计划,当时她的家是增建了一个小空间。我依稀记得听说过翻新计划所会带来的诸多不便,参与的人家总会抱怨声不断,但毕竟我没亲身经历,因此听了也没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如今,我身历其境,可以肯定的是这过程真的太不容易了!虽然如此,“先苦后甜”还是能激励大家忍耐、忍耐,再忍耐!

正当左邻右舍的聚焦点都放在组屋翻新的硬体装置、工程进度和质量的话题上,我却意外发现此计划悄悄地另外附加给我们的邻里它原来并没包括的一个项目。
在这里居住了将近三十年,认识的邻居主要都是透过父母亲结识的。和邻居们的关系也仅限于一起乘搭电梯,打声招呼而已。曾听说过形容组屋生活的一种说法:大家都生活在各自的“铁笼子”里,每天回到家,铁门一上锁,木门也紧闭,邻居之间极少往来,长辈们怀念的“甘榜精神”自然也就无迹可循。

加强家居改进计划给邻居们制造了共同话题。大家在楼梯间、组屋楼下、巴刹、咖啡店等地方一碰面,开口问的不再是熟悉的“下班了啊?”、“吃饱了没?”,而是“你家开始做了吗?”。顺着这个问题的答复,接着就会聊着有关此计划的许多话题。和邻居之间的交流时间突然暴增,大家会毫不自私地主动分享经验和建议。家里已动工的邻居更是不厌其烦,三番四次地提醒家里未动工的邻居该注意的事项,情景让人看了倍感温馨。有好几次我碰见四、五个邻居随意聚在一起聊着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就连我这个平时不属于他们交流对象的人也忍不住和他们聊了起来!就这样,平日中彼此之间的生疏感在瞬间消失了,感觉大家好亲切,感情迈进了一大步……

每一单位的工程为期十天,在进行工程的日子里,大家必须敞开大门,方便工人们随时进入进行不同阶段的工程。这样的必要也无意间敞开了增进邻居之间感情的大门。在这期间,同一座的邻居们很自然的就上上下下串门子,你来我家看看,我去你家看看,只要你一靠近某一邻居家门,你就会很快听见“进来啊!进来看看啊!”的连连欢迎声。大家不自觉地卸下心防,毫不在乎隐密的家居会在曝光后招来任何批评,这种感觉真的很可贵。好奇的我也跟着母亲参观了好几个邻居的家,趁机和邻居们认识认识,联络联络感情。这一切好自然,好舒服,好像找回从前在外公甘榜家时感受过的感觉。

组屋翻新不但翻新了我们的居家环境,还不经意地“翻新”了邻居之间的感情。意外的收获有时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要珍惜它的同时,也要努力维持它,别让它悄悄地来,却悄悄地溜走……